为什么说中国连锁餐饮品牌,在东南亚还有很多的机会?
添加时间:2025-05-15 15:01:28
来源:
中国企业出海,已经成了不可忽视的趋势。
仅就东南亚市场来说,中国企业的投资都是海量的,而是这两年的增速,堪称疯狂,是的,堪称疯狂。
(加微信:flxs6868,获得「2023中国投资报告」)
自法律先生发起中国律师千人出海计划以来,我们一直也在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仅在去年,我们就与百名律师率先去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包括东南亚市场,比如新加坡、印尼和越南。
而本文作者邹浩律师,也一起与我们同行,同时也邀请了他的客户,与我们一起探索了许多机遇。
对于这几次东南亚机会与挑战的探索,他写下了一些相当有含金量的分析和见解,相信度过后,您定会对中国连锁餐饮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有新的认识。
图片
最近在越南交流,与越南当地人、新加坡人、国内的企业家、律师以及我们的台湾朋友,都有交流连锁品牌在东南亚的机会,详细地跟本地人请教了连锁品牌在越南发展的情况。
越南本地年轻人说越南人更喜欢本地的品牌,比如星巴克咖啡在越南跟本地的High Lands咖啡、中原传奇咖啡的竞争。
甚至星巴克的门店数量,很长时间都是落后于High Lands咖啡和中原传奇咖啡门店的数量,其次是北越和南越差距很大,甚至本地人说北越的河内更像北京,南越的胡志明市更像上海,在口味上也分南北,北越更喜咸,南越更喜甜。
目前中国品牌在越南发展得比较好的是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在越南已经有1000多家门店,按照越南人口比例与我们的人口比例对比可知,蜜雪在越南的门店数量已经很多了,相当于国内的15000家门店了,蜜雪在这边跟国内一样也已经开到了乡镇;
华润旗下的Circle K连锁便利店在越南也是深耕将近10年,门店数量将近500家;库迪、瑞幸等已经在越南落店;
阿里2023年投资了一家越南美妆个人护理连锁品牌Hasaki,Hasaki成立于2016年,目前在越南有超过140家门店。
这些连锁品牌在越南得到发展必然代表着机会的到来,这种机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图片
01
年轻人多、消费群体大,对连锁品牌认知度比较高,但连锁化率水平较低
在东南亚发展不得不考虑这几个国家,首先是人口大国印尼,很多餐饮品牌的第一站都是印尼,2亿多的人口,很多品牌都会首先印尼作为出海的第一站;
其次是菲律宾和越南,人口都过亿;再就是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地区也是人口大国,年轻人的基数都很大。
仅就越南来说,人口平均年龄32.5岁,18岁到65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而且人口比例非常完美,65岁以上的人口只占了全国的8%,人口年龄的中位数是32岁,人口平均年龄国内是38.8岁,美国是38岁,印尼是29.9岁,菲律宾25.7岁,马来西亚30.6岁。
从年龄分析来看,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在东南亚还在增加。连锁化率低也给了中国品牌很多机会。
目前连锁化率最高的是美国,美国最高的是餐饮,餐饮连锁化率为58.4%,中国的连锁化率近30年也有很高的增加,但也仅为20%左右。
东南亚的连锁化率普遍较低,印尼的连锁化率为12%,越南的连锁化率为10%左右,连锁化率低代表着中国的餐饮连锁品牌还有很多的机会。
越南连锁化率最高的是咖啡店,越南的咖啡产量和出口就很大,咖啡的品质本身不差,越南的年轻人投资开店,更喜欢投资咖啡、奶茶和美甲店。
图片
超有名的Cafe Giang
02
东南亚的人均收入在5-10年还会继续增长
中国制造业和全球的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早在15年前就开始朝东南亚转移。
服装、鞋帽这些无法完全智能化的行业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东南亚的人均工资还是偏低的,这里有庞大的市场,也有充足且相对更便宜的劳动力,自然很受传统行业的欢迎。
在2016年中美贸易战之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为了避免失去欧美的订单,不得不朝周边东南亚国家转移,这种规模化的转移必然给东南亚的国家带来新的机会,带来新的增长。
2023年越南人均月收入2176元,印尼人均月收入1400元,泰国人均月收入约4000元,菲律宾人均月收入1500左右。
对比周边的新加坡、台湾、韩国、日本等地区,东南亚的收入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随着产业的转移、技能的提升,收入会逐步提高,那么东南亚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走在河内的街头可以看到很多的连锁品牌,最多的是咖啡和便利店连锁,越南的咖啡文化很浓厚。
图片河内超有名的巧克力咖啡店
但从收入对比来看,国内收入在2000元左右的时候,连锁化率是低于越南的,中国企业除了看到机会外,还要看到竞争的存在。
很多人会说我们走出去避免遇到更多的竞争,其实出来后发现是与全球化的品牌竞争,不是竞争变小了,而是竞争更大了,走出来是为了在更大的市场中拿到份额,很难说会降低竞争。
当然基于中国的强大制造能力,中国的连锁品牌优势也很明显。
图片
越南鲜花市场
03从连锁品牌的发展来看,如果不进行国际化,必然会面临国际连锁品牌的碾压
从全球头部的餐饮门店数量布局来看,全球5大连锁品牌中,海外的门店数量超过本国门店数量的。
最高的是肯德基,在美国之外有87%的门店,最低的是我们的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仅占总门店数的12%;
如果从收入上来看,海外的收入早都超过了本国的收入,麦当劳的海外加盟业务收入是直营业务收入的4倍。
进行国际化连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提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提高销售渠道。
连锁品牌需要出海,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标准化,提升培训能力,提升供应链的服务能力,把细节做好,连锁品牌的核心打造好,如果没有很强的标准化和本地化,连锁品牌无法取得国际化的发展。
我在印尼发现在中国国内发展不算头部品牌的茶饮品牌,甚至腰部的品牌都不是,但在印尼却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也能看出来中国连锁品牌的国际化能力在增强。
03图片
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外,还有文化相似性,比如传统的饮食、节庆和社交习惯。
中国连锁品牌可以通过巧妙地整合本土文化元素,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国内的数字化优势,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在当地变得越来越普及。
中国连锁品牌可以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如在线订购、移动支付等,提升消费者体验等方面。旅游业的增长,东南亚地区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吸引着大量中国游客,包括世界游客。
中国连锁品牌可以借助旅游业的增长,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吸引国际游客成为顾客。
图片邹浩律师(左一)参与中国律师千人出海计划新加坡站
写在最后
在印尼的时候一位朋友说,东南亚风大浪大,但是鱼也肥。
连锁品牌出海,除了要看到机会,还要看到风险,要做好对抗大风大浪的准备。
出海的风险有很多,法律、执法、政策、文化、宗教、外汇以及不同的消费习惯等均有可能对连锁品牌出海造成风险。
连锁品牌的出海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国内的模式,而是要做到连锁品牌的本地化,在本地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形成自己的全球供应链和竞争优势。
2024年,连锁餐饮企业逐步走向复苏并能得到发展,行业正经历一系列深刻变化,行业发展规律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科技与数字化发展推动,全球化的深度融合。
长远来看,中国餐饮行业仍然具有广阔成长空间,但全球各个行业连锁化率的提升将形成马太效应。
头部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未来有望诞生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乃至根植中国、享誉世界的连锁餐饮企业,所以中国餐饮连锁品牌走出来,向东南亚扩张,也是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