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范迪塞尔又双叒带着他的赛车神片《速度与激情9》进军大陆市场了,凭借影片中“跑车撞卫星”的一幕,速9对着今年的土星奖发起了有力的冲击。
话虽这么说,不过当你深入了解过这部电影后,你会发现速9其实不是科幻片。
它是一部纪录片。
甚至某种程度上说,它还原得太收敛了。电影里的主角还要讲物理法则,而现中的实老司机们,从来不讲武德。真正把物理学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还得看咱们现实世界的三大交通奇迹:俄罗斯航空,重庆出租车和武汉公交车。俄罗斯航空是一个远比你想象中的任何段子还要离谱的存在。早在苏联时期,他们的飞行员们就以“空中手术刀”的壮举闻名于世界。1987年.一架挪威的P-3B巡逻机在苏联沿岸侦察时,偶遇了另一架神秘战机。在双方第三次接触的时候,这架苏军战机猛然加速,用自己的垂直尾翼,直接在P-3B右侧的发动机上划开了一个大口子。就像一把手术刀,不费一粒弹药,撕开了P-3B巡逻机。这架神秘战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苏-27,此次事件也让苏联空军的彪悍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当然,现代航空再怎么飘,也不会拿自己的尾巴捅别的飞机。2014年,某个西伯利亚飞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飞机因为天气寒冷被冻在跑道上了。为了能早点回家,在零下52度的气温中,乘客们纷纷下来推飞机,帮助飞机顺利起飞。其实就跟咱们当年坐城乡巴士时一样,出了点状况大伙都得下去推车。合情合理,一点毛病没有。在2015年评选的全球航空公司正点率排名中,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公司荣获第一。俄航可能会延误,但绝不会迟到,更不可能取消。2014年10月,北京深陷雾霾,恰逢俄航SU200着陆北京。在所有人以为它会找一个临时机场降落时,这架飞机硬是在内蒙古上空盘旋了8圈,终于等到大风吹散雾霾,成功停落在北京机场。除此之外,俄航还创造了多次在台风天中降落的奇迹。在其他航班或延误或取消时,俄航也能稳稳起降,形象堪比R&M中的使命必达先生。在俄罗斯开飞机,比的已经不是驾驶技术,而是胆固醇浓度。坐在这样的飞机,也需要乘客拥有远超常人的胆识。比如像小李子这样不淡定的样子就很没牌面。上个世纪90年,重庆出租车刚刚兴起的时候,普遍采用的是铃木公司的奥拓车。所以重庆出租车又叫做拓儿车。
有传说称在重庆出租车公司中有个特殊的职位叫“压板员”,专门压牛顿先生的棺材板,以防他老人家限制出租司机们的发挥。又有传闻称重庆早已研究出了私人飞行装置,这些拓儿车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掩盖在黄色外壳之下,其实是一台台地面飞行器。
无论传闻是真是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那个如重庆火锅般生猛的出租车。
手机导航上的并不是理论用时,而是“最慢用时”。对于重庆司机来说,超过导航用时就好像学霸考了不及格一样丢人。得益于山城复杂的地形,你在任何地方都可能看到突然蹦出的重庆拓儿车。
如果要用具体数字来形容重庆出租车有多野的话,那就是:外地人在坐拓儿车时喜欢把司机飙车的英姿拍下来,并祈求这不是自己最后的“生前影像”。
对于乘客来说,每一个重庆出租车中的扶手都是上天派来保护自己的救命稻草。握住扶手是对重庆出租车司机最起码的尊重,也是一个普通生命对求生欲望的体现。
起步时出租车头前方传来的机械增压啸叫声,在激发生存本能的同时,也唤醒了人类对于未知力量的恐惧:如果说俄航机长拼的是胆量,那么重庆出租车司机拼的就是八字。高速疾驰需要拓儿车极强的抓地力,而比拓儿车抓地力更强的,是乘客紧张的脚趾头。
在中国,能和重庆出租车一决雌雄的,恐怕只有武汉公交车。早在17年前,天涯神帖《武汉魔鬼公交之521传奇》中就介绍了武汉521路公交的两则神话:一是521路司机飙车的时候车轮起火了,二是521刹车的时候一个乘客把铁扶手拉弯了。武汉公交车就是这样练就了武汉全民钢管舞大师的学术氛围。因为太过庞大的体量,武汉公交车自然无法像重庆老铁们那样轻易地低空飞行。但身高优势也赋予了他们另一项独特的手艺:下海。作为我国著名的海陆两栖城市之一,夏天被水淹算是武汉每年重要的传统。如此恶劣的环境也磨练出了武汉发动机强硬的水中吐纳能力。2013年7月,武汉公交542路满载着50名乘客路过徐东隧道时,不顾被水灌满的隧道强行通过。当时水已经没过了车顶,乘客只能爬到车顶打电话求助。一则简简单单的新闻,就已经将武汉公交车司机的倔强展露无遗。武汉公交的倔强不仅体现在面对大自然的强硬,更是体现在面对同行时较劲。他们说公交车超的士那算不了什么壮观,壮观的是公交车超公交车。严格意义上来说,武汉人并不怕坐公交车,只是简单的速度还不足以让这个古城的劳动人民心生恐惧。特别是当公交车并行的时候,透过几层玻璃窗,你仿佛能看到两个绝世高手眼中闪过一丝默契。接着便是更加狂风暴雨般的竞速冲击。最为神奇的是,在这场“武汉过山车亡命旅“中,竟然还保持着不算高的车祸率。它可能看起来破破烂烂,但底下一定有一个崭新的刹车片。前一秒它可能还在以80迈的速度驶入公交站,但后一秒,它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停在前车的屁股后面。
" alt="图片"/>
重庆出租车与武汉公交车一个低空飞行,一个下水潜航,占据着中国交通的两大鳌头。但我们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这些车辆之所以能跑那么快,更多的还是拜当时混乱的交通管辖所赐。在那个狂野的年代,开得越快就意味着能有更高的收入。这些司机的极限速度表达也并不是什么赛车精神,只是简单的为了利益而已。庆幸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城市交通管辖的规范,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这样不安全的行车行为了。对于这些口耳相传的交通奇迹,大伙调侃完图一乐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