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正向建成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目标迈进

人气:129时间:2024-08来源:【武汉的士票】

  八朝古都,韵味悠长。开封是一座拥有41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厚重灿烂的历史底蕴和无与伦比的文化资源。岁月的洗礼,使开封这座城市有非同一般的从容和气度,有说不尽的故事,有许多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科学擘画了开封“十四五”乃至二〇三五年的发展蓝图:着眼开封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抢抓机遇、突出特色、谋势成势,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文化,是开封的符号,也是开封的灵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开封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成为中央、省级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今,开封正向着建成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目标奋力前行。

  文化是开封的城市之魂

  图片

  三月的开封,春风送暖、大地回春,古城开封更显得秀美厚重,处处呈现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风雅情趣。无论是步入如历史画卷般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徜徉在宋韵流淌的御河两岸,又或是信步在双龙古巷,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开封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壮大文化发展力量所结出的累累硕果,开封人谈起开封的历史和文化时表露出来的骄傲与自豪,对“宋韵开封”品牌闪亮的欣喜溢于言表。

  图片

  开封既是享誉中外的八朝古都,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打造文旅强市作为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2%,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迈出了坚实步伐。

  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市“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定位:着眼开封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抢抓机遇、突出特色、谋势成势,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黄河流域水治理生态城、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品质宜居消费智城”,开启新时代开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开封有着足够底气和优势条件。

  图片

  开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较早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夏、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八朝都城,为元、明、清等时期的行政中心。2013年10月,中国古都学会通过的《中国古都学会2013年(开封)年会宣言》认定:“根据古文献记载和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以前,开封就是人文始祖带领部族生存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早期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为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北宋时期的东京,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世界大都会。无论从方志、诗词的文字记载,还是从繁盛精湛的两宋绘画遗存中小心爬梳,亦或是纵览开封的历史轴线,都可知东京盛世,可知这片华夏沃土诞生了多少传奇。

  宋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并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神的“宋型文化”,与唐代文化并肩屹立,在文化发展史上人们往往将唐宋并称。宋文化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精髓,与此前的汉唐文化和后来的明清文化比肩而立,成为华夏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宋文化,史学大家陈寅恪有一个著名论断:“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陈寅恪对宋文化十分推崇,认为宋文化“终必复振”,明确提出了“新宋学”的概念,并视“新宋学”的建立为民族文化复兴的标志。

  宋文化奠基于开封,成形于北宋。辉煌灿烂的宋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厚重的宋文化印记镶嵌进一块块青砖黛瓦,一个个文化旅游项目的落地开花加快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步伐。近年来,通过推进文化开封建设,开封的宋韵特色在不断彰显,“宋韵开封”的品牌愈加出彩。

  除了辉煌灿烂的宋文化,开封也造就了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

  图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天的开封,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人们谈及开封,首先想到的就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因河兴起,成为历史上的繁华大都市,但也因河而多次被淹没于滚滚泥沙之中。生长在黄河岸边的勤劳开封人,屡次就地重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黄河文明无疑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明。

  图片

  在开封这方热土上,还形成了以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57年了,但是在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开封,焦裕禄精神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所有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开封着力打造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开封深挖红色基因宝库,让焦裕禄精神常讲常新,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正能量。

  开封,还有“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中国书法名城”等美誉。在这里,舞狮、盘鼓、高跷、旱船、唢呐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等众多非物质文化灿若繁星。

  奋楫争先抢抓历史机遇

  这段时间,黄河大堤车辆穿梭、机声隆隆,黑岗口黄河观景台配套延伸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该项目全部完工后,黄河生态廊道又将多一处市民和游客休闲观景、领略黄河文化的好去处。

  图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等国家、省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同时垂青开封,对于开封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走准走稳高质量发展路子,带来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和多重政策支持,为开封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善借东风,顺风起舞、主动作为、顺势有为,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叠加的发展契机,开封找准定位、瞄准目标、扮好角色。

  今年1月,省委书记王国生与开封市委班子座谈时指出,开封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要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郑开同城化上奋勇争先,努力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省长尹弘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挥郑州、开封、洛阳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作用,打造郑汴洛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沿黄国际旅游目的地。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时还要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深入实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等重大工程”。

  省领导的深切关怀给开封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为开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切切期望,拳拳期盼,沐浴着阳光雨露,激发了开封人担当与承载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万丈豪情。

  开封是坐落在黄河岸边的重要古都,黄河数千年的历史流变,给开封留下了丰厚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在开封,既有黄河悬河壮丽景观,又有揭示黄河与古都关系的“城摞城”遗址和大运河遗址。我市立足“八朝古都”深厚文化资源和黄河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禀赋优势,深入挖掘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集中优势资源做好宋都古城保护修缮,建设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等标志性引领性重点工程,全力建设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赓续历史文脉。

  图片

  我市着力打造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将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新路。着眼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城市定位,我市编制完成了20多项古城保护规划,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古城保护规划体系。我市以黄河文化统领运河文化、宋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深入推进黄河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启动编制文化遗产名录并建立大数据库。制定实施《开封市文物保护条例》,强化对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支撑,让黄河文化遗产留得住、保护好。

  3月16日,初春的夜晚有些寒意,但是市民吕文辉陪同远道而来的朋友仍然徜徉在双龙巷,流连在御河畔。霓虹灯装扮下的御河,显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各种颜色的彩灯如梦似幻,让人感觉一切仿佛在梦中。踏上那古色古香的游船,伴着岸边原汁原味的宋词乐舞和地方戏曲缓缓前行。看着这幅宋风浩荡的流动画卷在面前缓缓展开,吕文辉和老友来自深深陶醉于“宋韵古城”的神韵之中:“在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中,开封浓墨重彩地挥洒了一笔又一笔,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金字招牌和闪亮名片,向世人展示了开封的博大厚重,让人对开封的历史文化有新的感悟和体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城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全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宋都古城的吸引力、影响力全面提升,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旅游景区向世人展示其“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独特魅力。

  图片

  开封是郑州大都市区的文化中心、郑汴港核心引擎区,特别是《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已上升为省级战略。河南省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任务,推动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相关项目加快实施。

  这段时间,信阳市民赵宸言总会打开手机上的订票软件,看看是否已经可以购买清明假期的高铁票。她的唯一目的地就是开封,而就在半个多月前,她和家人在开封一睹“大宋中国年”的喜庆和精彩。"开封的节日文化很有新意和创意,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大气,开封的城市影响力与日俱增。春节期间我就专程到过开封,真是不虚此行。随着清明文化节临近,这次我带朋友一起去,共同加入这个拥抱春天、传承中华文明的盛会中。"赵宸言的话语代表了许多游客的心声。

  围绕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我市形成了“全域规划、全域保护、全域管理、全域经营、全域旅游”“五个全域”理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由过去的“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转变,正在形成处处是景、步步留人、月月有节、时时消费、项项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开放的开封更出彩

  2020年底,我市在对外开放领域接连获得突破,开封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开封海关正式开关运营。

  图片

  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国除自贸区外内陆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封综合保税区规划选址位于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中部区域,规划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临近开港大道、郑汴物流通道、连霍高速及郑民高速入口,距离新郑国际机场、郑州国际陆港均在1小时车程内,区位优势明显、物流交通便利,将配套建设开封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等国际物流设施。开封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重点发展加工贸易、文化产业、保税研发、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创新服务等六大产业,打造开封外资外贸发展核心区、郑州大都市区物流枢纽东部支撑、中部地区大宗外贸商品集疏新平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保税节点。

  开封海关的设立,将为开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环境,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通关服务,助力优秀企业“引进来”,扶持本土企业“走出去”,辖区企业可直接在当地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减免税审核、加工贸易审批、原产地签证等业务,开封对外开放换档提速驶入快车道。

  我市在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有利于强化开封市开放平台功能叠加效应,推动高端要素、领军企业“走进来”,本地优势企业、特色产品“走出去”,有利于全省补齐对外开放版图、加快构筑内陆开放高地,对于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发展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奏响开封改革开放“最强音”、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新的历史发展基础之上,开封将把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作为重要引领,把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作为延伸提升,推动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下一步,我市将从建设标志性、引领性工程和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入手,实现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和“郑汴洛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两个目的。

  图片

  去年春天以来,开封市民和来汴游客有了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处。沿着秀丽多姿的开封西湖一直向北,便来到了开封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来到这里,仿佛走进了如诗画卷:黄河如带、水声滔滔,碧林如海、林木葱葱。泡桐、雪松、金叶榆、国槐等树色彩丰富,绚烂鲜花点缀其中,各种飞鸟鸣鸣其间。站在建成不久的黄河观景台上凭栏眺望,雄浑壮丽的大河风光尽收眼底,“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意境,在这里有了更直观的注解。

  我市将以实施悬河展示馆、古城保护修缮、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五个一”项目为抓手,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同时以黄河大堤为轴线,建成全长21公里的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把明代“镇河铁犀”、清代“林公堤”、近代黑岗口险工等历代治黄工程遗迹串联起来,建设领略黄河风光的代表性窗口和展示黄河文化的标志性平台。

  去年7月,我国中部地区首个艺术品保税仓——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在我市正式开仓。这是开封历史上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场所,成为文化产业国际化探索的新起点。通过打造国际艺术品保税仓这个平台,可以充分调动活跃民间收藏市场,让文物回流,让文化汇聚,通过集中的展览展示与文化解读,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热起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

  我市将依托自贸区开封片区作为全国唯一文旅型自贸片区特色功能定位,发挥深圳文交所文化产业板河南自贸区专区、艺术品资产托管平台、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等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国门、吸引黄河文化爱好者走进开封。